「香港漁民教會歷史」講座

日期

2024年3月7日(周四)

活動時間

晚上7時至8時30分

地點

鴨脷洲五旬節聖潔會盧亨利紀念堂G13室

活動內容

項目內容

活動概要

漁家嚮導舉辦「香港漁民教會歷史」講座 ,邀請到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彭淑敏博士、漁民基督徒教友冼江女士,擔任講座嘉賓。活動獲得鴨脷洲五旬節聖潔會盧亨利紀念堂借出場地舉行。

彭博士早前出版著作《香港漁民教會》。她的研究從歷史文獻和教會檔案資料入手,並透過華人教牧和漁民基督徒的口述歷史及實地考察,疏理香港漁民教會成立及發展的重要人物。主要探討的時段以香港歷史發展的進程為架構,從二十世紀初傳教士開拓對漁民群體的傳道工作,至1960、1970 年代香港漁業逐漸式微,藉此探討漁民傳道及信仰生活的獨特性、漁民改信基督教後遇到的文化衝擊,為中西文化交流史、香港歷史、香港基督教史提供一項重要研究課題。

彭博士的研究發現:漁民群體的形象大多較為保守,不容易放棄傳統民間信仰和生活習俗;漁民改信來自西方的基督教後,其成為延伸數代的家族宗教信仰;香港漁民教會內,具有內聚特色等。她表示,進行口述歷史訪問時,拜訪了多間教會,並獲教會支持研究提供多張珍貴歷史照片。

彭博士其中一名受訪者、鴨脷洲五旬節聖潔會盧亨利紀念堂漁民教友冼江女士,她在講座當日身體抱恙透過視像分享她接觸基督教信仰的經歷。年逾八旬的她1943年出生,年少時已對基督教信仰感興趣,因她觀察到一些女教友打扮得整齊美麗,好奇想:「為何信教的女生這麼好?」適逢信奉基督教的香港仔漁民張家向冼家提親,冼江得知張家不用「拜神」便直接答應出嫁,而她在婚前未見過丈夫張馬德。

婚後,冼江與家姑熱心參與教會活動,每次出海捕魚後都會上岸參與聚會,若趕不及便以舢舨搖櫓至福音船。她記得,船上有七、八名身穿長袍的外國傳教士及牧師,前者以英文講道,後者翻譯為廣東話,也有人彈琴,船內十分漂亮。

冼江堅守基督教信仰,並重視兒孫的屬靈生活,他們都是虔誠基督徒。她的兒子張約翰憶述,昔日出海時曾遇到海盜、被魚網纏著等處於生死邊緣的事故,稱只要大喊「耶穌救我!」便能成功脫離困境,體會到「這個信仰是真真實實的」。

了解彭博士著作《香港漁民教會》 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94700444873

日期

2024年3月7日(周四)

活動時間

晚上7時至8時30分

地點

鴨脷洲五旬節聖潔會盧亨利紀念堂G13室